领好头引好路 带领村民共致富

一丫生姜,成就一名乡村致富带头人;一副担子,承载起乡村奔向小康之路的希望;一份荣誉,成为一记鞭策,令她怀揣责任,为民谋福。
她就是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党支部书记刘红。在今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后,她坦言:肩上的担子更重了……
创业“试水”
当好致富“先行者”
12月16日,冬雨绵绵。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村委会办公室里,支部书记刘红和村干部们忙着准备村委换届选举材料。来不及喝口水,也来不及歇口气,采访都是见缝插针——这雷厉风行的作风,和刘红早年“试水”种植锅炉生姜时一样。
民富村种植生姜由来已久,早在上世纪90年代,村里就有零星种植,不成规模,也没多大技术含量。从2000年开始,村里有少许几家开始种植“锅炉姜”,在外打工的刘红和丈夫回到家乡,看到了生姜种植的前景,也加入其中。
第一年,克服了技术和经验难题的刘红,从亲戚家借了4000多元钱买来姜种和锅炉,扎下大棚,布下管道,试着种了一次。结果出人意料,当年他们就喜获丰收,净赚了两万多元,夫妻俩信心倍增。第二年,两人继续种植,又赚了十多万元!
然而,创业路上多风险,就在两人以为会很平顺走下去时,因为买到了有问题的姜种,第四年的时候,他们不仅颗粒无收,还亏了4万多元钱。好在刘红乐观,越挫越勇,换了姜种,再一次投身到生姜种植中去。
所谓“锅炉姜”种植,就是在大棚地里埋设管道,再用锅炉烧水通过管道循环为生姜增温,促其反季节生长。每年国庆过后下种,春节就有嫩姜上市,分批播种依次销售,一直可卖到次年4月。本来要6月前后才能上市的嫩姜,春节就能吃到,价格自然是传统姜的好几倍。
烧热水很简单,可温度的把控非常关键。烧锅炉必须24小时守候,如果“闪”了火,温度不稳定,两三个小时就可能导致全大棚的生姜减产甚至无收。
寒冬腊月,为了烧锅炉,刘红和丈夫夜里十一二点才能睡下,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,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。20多亩地,300多吨姜种下去,7口锅炉,分布在不同的山坡上,刘红爬坡上坎,一趟走下来要花一个多小时,走得气喘吁吁一身汗……就是靠着这样一步步的摸索,一点点的劳作,刘红成了种植“锅炉姜”的大户,最高峰时期,靠着种植生姜,收益过百万元。
渐渐地,村里150多户村民都加入了这个行列,“锅炉姜”也因此成为民富村的一大特色。
- 威远县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活动(2020-12-07)
- 我是小小“消防员”(2020-11-10)
- 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:参观民俗博物馆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(2020-11-04)
- “天府行动—2020年沱江中下游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”掠影(2020-10-30)
- 2020年内江市防汛救灾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威远(2020-10-1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