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市首家知青主题纪念馆诞生记

寻找知青元素添置进馆
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,很有必要。”不少两鬓花白的“50后”在抵达知青馆后,都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当年广为流传的“毛主席语录”,展厅里陈列的老物件把大家的思绪拉回过往。
“纪念馆里,不少资料和物品都是威远知青踊跃捐赠的。”威远县史志办工作人员汪明说,馆内陈列有农村劳作生产用的锄头、铁犁、草鞋,有生活用的脸盆、热水瓶、煤油灯等,还有当时插队落户的通知书、乘车证、火车票等,这些都非常珍贵。
通过一件件实物,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那段尘封了几十年的知青运动史。据了解,威远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致经历了机构设立、上山下乡动员、知青安置、接收和知青就业返城几个阶段。
早在1957年,威远县就组织了12名知青去新场镇保卫乡插队落户,这不仅在内江地区绝无仅有,就是在全省也为数不多。 1964年至1978年共有9763名知青在威远落户,另外有95名知青到外地落户。
知识青年冒严寒、战酷暑,开荒造田,挖渠引水,修路架桥,把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带到闭塞的乡村,推动了文化跨地区融合。
威煤知青张承捷参与了威远葫芦口水库的修建工作。纪念馆内,挂有张承捷提供的建设场景图。照片中的他意气风发,手握推车、明亮坚毅的眼神自信笃定。在照片下方的展柜里,还摆放有张承捷捐赠出来的葫芦口水库建成的搪瓷纪念品,希望更多人的通过这些老物件回忆过往。
知青张国威特意回到威远捐赠了当年的中考准考证、购煤凭证、劳动公分本及社员守则,收藏爱好者林波代替母亲捐赠了好几枚毛主席像章……
除此之外,冷国文一行还前往山区寻找当年知青使用过的东西,添置进馆内。
编辑:李江
【社会热点】
【相关阅读】
- 内江市首家知青主题纪念馆诞生记(2016-11-05)
- 2016年度威远县党政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(2016-11-05)
- 威远召开县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(2016-11-04)
- 威远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推进会(2016-11-04)
- 威远县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(2016-11-04)